虽然年轻一代的女性总想着能不生孩子就不生孩子,但也确实有不少十分渴望孩子到来,但因为身体原因迟迟要不上孩子,最后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圆梦的夫妇。
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“生育”的日剧,叫《70岁生第一个孩子》,这个剧名一听就很魔幻,虽说日本出生率持续走低,人口老龄化严重,但这催生也用力太猛了吧!
然而,随着剧情的发展,小编发现这部剧并不是单纯的催生这么简单。在育儿这条坎坷的路上,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好的婚姻是什么样的,合格的父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。
▲70岁生第一个孩子
1.“70岁,我怀孕了”
江月朝一,65岁。
事业上不太上进,没什么朋友,也没有孩子,以为这辈子会就这样和妻子夕子平平淡淡,相伴终老。
办完退休手续的那一天,他在回家的路上憧憬着和妻子旅行、发展新爱好的退休生活。
回到家,70岁的妻子夕子说了4个字,把他对未来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——“我怀孕了。”
错愕、震惊、怀疑、不可思议……种种情绪在朝一的心头翻涌而过,最后他问了妻子一个现实无比的问题:
妻子的坚持,让朝一一度怀疑妻子患了老年痴呆症或者婴儿幻想症。
直到两家医院的医生都给出十分肯定的回答,朝一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,他首先考虑的是夕子的健康和安全。
生下孩子,夕子会不会有生命危险?孩子会健康吗?两个人年纪那么大,万一以后有个三长两短,孩子怎么办?
在医院检查的时候,医生的一句“恭喜您”让夕子潸然泪下。
怀孕以来,她独自沉浸在喜悦中,没有人对她表示过祝福。在欣喜的同时,她也有点委屈,“就好像我做错了什么事”。
她已经盼望这个孩子盼了40年啊。她知道如果不生这个孩子,他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检查过程中,朝一也被三维彩超中胎儿的影像深深触动,那是一个生命,“在动呢”,他的心脏仿佛被柔软地敲打了一下。
他决定尊重夕子的选择,和她一起,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。
2.有孩子的人生,意味着什么
本该安享晚年的朝一和夕子,为什么在身边亲友的极力反对下,都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呢?
“孩子10岁的时候你80岁,20岁的时候你90岁,你能活那么久吗?以后生病了怎么办?生下来的孩子真可怜……”
夕子朋友的劝说非常现实,这也是很多高龄产妇不得不面对的事实。
匆匆赶来的夕子哥哥想让夕子趁着还不显怀赶紧打掉,他觉得生下这个孩子不仅会给家人带来负担,还会让家人沦为笑柄。
“你们一直都没有孩子,不也挺好的吗?”夕子的哥哥质问道。
朝一回答说:“我们已经不是没有孩子的人生了。”
“无论是我、夕子还是哥哥,都会在不远的将来死去,所以才要生下来。因为会死,所以才生下来。努力活着,养育他,直到死去那一天。”
为什么要生孩子呢?
大概是生而为人最原始的动机,希望生命得以传承和延续;有他们在,我们就“活”着,就不会被彻底遗忘。
3.什么时候生孩子最好
生孩子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一场“生死较量”,如果不是不得已的原因,女性朋友们还是在最佳育龄期完成生育大事比较好哦~
那么,哪一个年龄段是最佳生育年龄呢?
医学上认为,人类生育能力的高峰是21~30岁,而最佳生育年龄是25~35岁。
(女性年龄与生育力和流产率的关系)
自然情况下,随着年龄增加,卵巢中卵母细胞通过闭锁过程「自发性」、「渐进性」减少并耗竭而导致数量减少。
女性自出生之日起卵母细胞的数量就一直在下降,直至卵母细胞的耗竭出现绝经。
正常女性的生育期是20年,25~35岁是最佳的生育年龄,随着年龄增加女性生育力逐渐下降,主要体现在「生理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」,尤其在35岁之后下降明显。
因女性卵巢内卵子数量无法准确测量,目前采用年龄结合卵巢储备(如窦卵泡数、抗苗勒管激素和卵子质量描述女性生育潜力)是综合评价卵巢功能较好的方法。
生育潜能下降,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妊娠率降低、流产率增加和生育平均间隔时间延长等。
其根本原因不仅与卵巢内存留的可募集卵泡数目减少相关,而且也与「卵子质量下降」密切相关[1]。
虽然我们提倡早生优生,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生孩子并没有什么最佳时期,比起计划更重要的,还是我们最朴素的情感——爱。
电视剧里的一句话,格外让小编动容。
夕子在生产之前,担心自己遭遇意外离开人世,为孩子和丈夫录下了遗言。
她对孩子说:“不要忘记,你被期望出生的时间比任何人都长。”
朝一和夕子为孩子取名“未来”,带着满满的爱的期许,这个小生命来到了世界。
也许未来对他来说很不容易,但他会有朝一和夕子的眉眼,或许还会有朝一的智慧和夕子的勇敢,他更会有自己的人生和未来。
当两个人有了生命的寄托,一切困难都可克服。
写在最后:
现今高龄生育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,能自然怀孕生下健康的宝宝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。如果怀不上也没关系,EVER LINK生育中心合法开展三代试管、供卵、供精等辅助生殖项目,为您的生育事业保驾护航。生育不容易,爱维更懂你~
文献参考:[1]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年8月第31卷第8期《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及美国生殖医学会“与年龄相关的女性生育力减退共识”解读》
责任编辑:EVER LINK